长期以来,一直有一种声音传来:中超德比不是真正的德比。
事实上,情况确实如此:并不是所有的竞争关系都可以称为“德比”。世界足坛那些流行的德比,更多的是长期存在的信仰、文化、阶级或教义的冲突:苏格兰历史悠久的德比、德国的鲁尔区德比、英格兰的双红军、西班牙的国家德比、阿根廷的国家德比……这些的起源持续数十年的激烈竞争并非来自球场上的竞争。
放眼全国,大多数德比似乎纯粹是竞技性的——即便是在北京和广州,由于城市文化深深铭刻在一支球队之中中超球队关系,两支本土球队也很难取得同样的冲击力。实力上,德比无话可说。
在国内,唯一能被称为“德比”的其实就是京沪德比。国安和申花代表了两个城市历史和定位的差异,以及生活方式和文化认同的差异。此外,两队一直位居联赛榜首,存在直接竞争关系。这样的“德比”气氛已经逐渐建立起来。
不过,随着近年来申花竞争力逐渐下降,京沪德比似乎远没有以前那么精彩了。与此同时,崛起的上海上港也成为申花真正的德比对手。
故事一开始,两支球队在当地的影响力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事实上他们在联赛中也没有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那么,这场上海德比为何会成为中超联赛唯一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德比呢?
换句话说,申花球迷为何对上港如此敌视?
01
申花球迷可能是中国经历过最有竞争关系的球迷群体——与国安和鲁能的球迷不相上下。这与三支球队在中国职业足球短暂的历史中长期保持的竞争力有关。
对于申花来说,从最初与上海争霸,到京沪德比、沪鲁大战,再到与杭州、随后江苏的长三角德比,包括此前与国际的上海德比,毫无疑问,每个赛季都是申花和球迷的亮点。
不过,回顾这些竞争关系,其实大部分都源于球场上的竞争:连续几个赛季与大连人争夺冠军,然后与国安、鲁能成为中国职业联赛历史最悠久的三支球队。甚至之前短暂的上海德比与国米(中远)的关系,虽然肯定是在当地争夺话语权(国米挖走了很多申花球员和教练),但也有场上短暂的竞争,包括一个冠军。 。
这些竞争关系自然会随着两队实力差距的变化而出现起伏。近年来,申花与大连、鲁能的关系逐渐升温。就连与国安的京沪之战,都能让人感受到一丝温暖。
但上港不一样。
在上港接手之前,两支球队之间,包括两支球队的球迷,最多只是一种非常小、非常简单的竞争关系。甚至在征战东亚超级联赛的途中,也有不少申花球迷前来支持。终于成功冲超中超后,武磊来到申花球迷面前鞠躬表达谢意。
事实上,即使打进东亚超级联赛,申花也早已不再是联赛中的顶尖竞技球员,两队之间的竞争也没有那么激烈。随后申花与上港的冲突完全源于当年的闹剧。
02
事实上,大多数申花球迷观看上港(东亚)的时间比许多上港球迷还要长。
长期以来,申花球迷和上海球迷大多是重叠的群体:类似于现在的北京、广州和以前的天津球迷,“德比”一词只是一个时髦术语。
2015年联赛的闹剧成为上海球迷分化的起点。
赛前,大量申花球迷想去客场观看比赛,但通过正常售票渠道购买的门票却以各种名义被退票。双方管理层的谈判无果而终,而上港高层的断然“不同意”,成为一向和谐的中国足坛高层交往中的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当然,这些小动作并不能阻挡申花球迷的热情,就像挤满整个球场的红衫蓝衫申花球迷也阻挡不了裁判的精彩表现一样。
在那场5-0的屠杀中,大多数媒体的报道都是申花“输了就输了”,三张红牌成为记者们关注的焦点。不过,有一点记忆的人应该还记得,在那场比赛中,申花已经经历了近两个赛季所有中超球队逐渐享受到的待遇。
开赛后不久的角球比赛中,孙翔推搡击中了戴着口罩、面部受伤的卡希尔。他咒骂着,但卡希尔把他推开了。马宁准确捕捉到了这场冲突,果断给了推开对手以报复的卡希尔黄牌,却对煽动者孙翔无动于衷。
这也成为整场比赛的一个缩影:马宁用一些看似符合规则实则不平衡的判罚不断挑动申花球员的情绪。吕征铲球吃到红牌,但王沉超亮的扣球铲倒了卡希尔,连犯规都没吹。申花球员的情绪不断积累,马宁能够抓住越来越多的吹哨机会。
比如,上半场暂停角球解围后,裁判并没有叫停比赛。白家军的正面铲球彻底破坏了皮球,但他因这次干净利落的铲球而被出示第二张黄牌并被罚下场。直到此时,少踢一名球员30分钟的申花,在第二人被罚下后被孔卡任意球破门。
03
本场比赛结束后,上海球迷的流动开始加速。
一些球迷,得益于上港专业、现代化的球迷建设工作,转投红方,实力更强,球风更奔放,更有昔日的海派足球风格,得到了教父的认可。上海足球.
但更多的人转向了蓝色阵营。
有一个事实可以证明:2015赛季,申花队的季票需求仍处于饱和状态。但接下来的赛季,申花的季票不仅供不应求,就连推出的高价优惠券也被抢购一空。
因为,在那场5-0的闹剧之后,申花球迷发现,对手不仅仅在场上。
事实上,上海人不太喜欢讨论时事政治话题。但迫不得已的时候,这些话题会让很多上海人用行动表达自己的态度——比如穿上家里闲置许久的蓝色球衣,放弃一支自上赛季以来就一直关注的球队。第二师。
这种敌意不是一夜之间产生的。
比如,被很多申花球迷唾弃的朱军执掌球队时,更被诟病的是五大国企股东只发表意见,却不付钱。再比如,当朱军被批评放弃申花足校时,很少有人知道合并后足校并没有转移到朱军手中。
当然,朱军是一个商人。但对于神华的落魄,五大国企的股东也是有罪的。
在那场5-0闹剧的五年前,朱军公开痛斥上海足协随意甩掉申花足校的优秀青年才俊。而这种情况越来越严重,无形的手似乎想要扼杀申花。
04
很多上港球迷选择红色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申花持续多年的粗暴打法。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申花的形象来自于上海媒体的逐步建设。
比如秦升加盟申花后中超球队关系,最先喊出“邪恶之谷”这个标题的就是上海媒体。
又比如,孙世林竖起大拇指后,上海媒体直接指责他“邪恶得惊人”,却忽略了之前的点球完全是假的。
在当今中国足球界,专业化水平有待不断提高,足球对于地方官员来说更多是一种文化体育成果,一个城市的媒体对自己球队如此恶意的情况并不多见。
结果,申花球迷发现,一张记录5名申花球迷与8名上港球迷发生冲突的照片被媒体称为“申花球迷群殴上港球迷”。
一名球迷带着自己的孩子,在申花球迷人群的边缘穿上了红色球衣。他一边举着手机拍照,一边大摇大摆地走进人群,然后脱下了红色球衣。在媒体上变成了“申花球迷欺负上港年轻球迷”。
主场外地铁站出口处,成群结队的上港球迷都戴着帽子、口罩和围巾。等待离开的申花球迷遭到拳打脚踢,成为媒体上的“申花球迷与上港球迷冲突”。
当然,也有上港球迷买了整套申花装备,捂住口鼻,在上港看台上举起了蓝色的日本国旗——即使申花官方追查到球迷的联系方式以及如何购买申花装备后,还有依然是粉丝和媒体对这件事念念不忘。
因此,在大多数申花球迷眼中,虽然球队的成绩早已无法比拟对手,但上港依然是他们最讨厌的球队。国安、鲁能、苏宁都难以相比。
“我们从来没有对国安、大连、山东有过这样的想法。但现在,我希望看到上港队每场比赛都输掉。”
因此,当申花在上港主场14年来首次捧起国内冠军奖杯时,球迷们都会跪在球场外的路边哭泣。
当然,他无法入场的原因是上港拒绝向公众出售门票,而黄牛手中的门票价格高达数千美元。
05
申花被谈了很多,但上港也值得谈。毕竟德比是双方的事情。
事实上,在很多上港球迷眼中,申花只是一个吵闹的同城对手,一个死守昔日辉煌的老贵族。
不过,上港俱乐部更加现代、专业的运营方式确实能够吸引更多球迷——利用非竞争性因素的背书,在社区和学校进行宣传和合作,将其形象与上海这座城市绑定在一起。逐渐从申花身上撕下上海标签,贴在自己身上。
对于中生代球迷来说,这样的尝试确实是徒劳的。但对于年轻的学生粉丝和老年粉丝来说,效果却非同寻常。
因此,看台上,上港虽然仍处于明显劣势,但差距正在不断缩小。德比变得越来越有趣。
同时,在竞争方面,上港也有相当强的操作手段。上港几乎在当地所有青训俱乐部的门上都挂上了上港合作青训基地的牌子中超球队关系,并且拥有上汽集团难以想象的高价赞助,这甚至让球队的财务亏损变成了利润。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会在国内联赛的冠军争夺中。
毕竟,申花队总经理是职业足球经理,而上港队主教练曾是上海足球管理中心主任,在反赌整治中被刑事举报人万大学抓获并供认不讳。
比如第一阶段的比赛,虽然存在不少争议判罚,但大多数球队还是输球或输球,上港成为唯一的幸运者。终于,所有中超球迷认识到,这支球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俱乐部,申花球迷对他们的敌意也不仅仅来自于
但事实上,除了一些极端变态的球迷外,很多上港球迷并不喜欢这种情况:“我们不需要这种照顾,我们也可以自己去争夺冠军。”
上海德比的争夺看来还要持续一段时间。至少,在这场两回合德比中,门票闹剧再次发生,证明申花球迷对上港的敌意源头还在,还远未到离开的时候。
两支球队之间的对抗不再是一场竞技性的对抗。上港球迷支持的,是各方力量为他们构建的海派足球文化图景。申花球迷支持的是足球本身,远离非竞技因素,以免自己热爱的足球和球队逐渐被无形力量摧毁。
这可以看作是教义或阶级之间的对立。在申花球迷看来,这是一场平民与特权的对抗。在上港球迷看来,这是未来对传统的颠覆。
在中国足球职业化进程中,这样的对抗是不可避免的。时间会告诉我们中国足球会选择哪条路,是建构的文化还是自发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