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超联赛第二轮比赛尚未结束,场上裁判纠纷频发。 11日下午贵州智诚主场对阵北京中赫国安的比赛最后时刻,国安队球员李雷在禁区内将球推入球门,被主队门将苏博阳抱住。不过,由于苏当时处于球门线内,因此该球被怀疑是有效进球,但主裁石振禄最终驳回了该球。虽然关于球是否越过门线存在争议,但也正是因为争议,“中超联赛是否应该使用门线技术和底线裁判”的话题再次被提起。从目前中国足协的工作实际情况来看,引进门线技术和底线裁判并不可行。
智诚与国安的比赛结束后,一些细心的媒体或者球迷已经定格了苏博阳持球的立体形象。从图像上看,该球应判为进球。但来自社会的视频材料能否成为中国足协裁判管理部门判断的权威依据呢?很难说。
据了解,中国足协裁判办公室最快将于明日开始对围绕本轮中超联赛的各类争议判罚案件展开初步审查。无论李雷头顶的球是否越过球门线,“球门线技术”和“底线裁判”的话题都在业界和球迷圈中再次被提起。上赛季,中国足协裁判办公室紧随国际足球潮流,在中超联赛中引入了点球喷射装置。但并未涉及门线技术和底线裁判的引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足协引进近一两个赛季球员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
一位了解情况的裁判专家向笔者解释,中国足协目前没有引进上述技术和裁判,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从技术角度来说,判罚,包括一定范围内的误判中超底线裁判,都是足球比赛的一部分,而围绕判罚的一些争议,也正是足球的魅力所在。如果用科技手段完全代替人工判断,足球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可能会失去一定的乐趣。
另一方面,引进门线技术或底线裁判则需要巨大的经济成本。有裁判专家透露,国际足坛最流行的门线技术是德国相关公司的专利。如果一个足协想要引进这项技术,就意味着除了花钱购买硬件设备外,还需要在门线技术掌握训练和设备维护上花费巨大的经济成本。
根据目前的市场报价,预计16支中超俱乐部将各自在主场引进一套装备。全年的总成本,包括设备引进和维护费用,应在3600万元至4000万元之间。
目前,中国足协和中超联赛在裁判工作上的主要支出是裁判聘请费。中超单场比赛每名裁判员补贴金额为6000元,中超单场比赛助理裁判员和第四官员每人补贴额为3000元。目前中超联赛共有主裁判和助理裁判30人左右。每位中超裁判单赛季执法约20场比赛(含第四官员比赛),个人单赛季裁判补贴总额接近10万元。据了解,目前中超联赛每年在中超裁判薪资方面的投入总额约为400万元。虽然中超联赛的媒体权在五年内以80亿元的高价出售,但这笔费用并不是全额支付,而是按年分期支付。此外中超底线裁判,其中大部分连同冠名权等赞助收入将用作股息。对于作为中超股东的俱乐部来说中超底线裁判,可用于裁判工作的费用非常有限。需要注意的是,中超联赛的所有支出都需要经过严格的财务审批程序。那么门线技术是花了近4000万元的高价引进的?中国足协和中超联赛肯定不会拍拍脑袋就做出这样的决定。
至于底线裁判,目前中超联赛引进并不可行。这是因为国际足坛使用的底线裁判员的技术能力指标绝不能低于普通裁判员的技术能力指标。目前,中国足协注册的高素质裁判数量十分有限,部分精英裁判被派往海外执法国际赛事。因此,目前来看,中超引进底线裁判是不现实的。